國家級警報變強 收到10幾秒後才震 氣象署曝原因


凌晨發生規模6.4的地震,國家級警報在地震發生後7.9秒即發布,許多北部民眾先聽到警報後才感受到地震搖晃,這是去年403地震後速報機制的改善成果。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表示,今天凌晨發生的嘉義大埔地震規模為6.4,最大震度為6弱。


地震發生後7.9秒就發布了國家級警報,許多北部民眾因為距離震央較遠,先是被警報聲吵醒,過了一段時間後才感受到地震的搖晃。這種先收到警報再感受到地震的情況,是去年403花蓮地震後速報機制改善的結果。


去年9月,氣象署新增了發布國家級警報的門檻,當預估規模達到6.5並且震度達到3級以上時,將會發布警報。雖然事後規模被下修為6.4,但在地震發生當下,估計的規模是6.5,因此針對全台發布了警報。


吳健富說明,除了震央附近的民眾可能先感受到地震外,其他地區大多都是先收到警報後才感覺到搖晃。


網友反應認為這次速報非常有效,有些人驚呼這次速報超前部署。



- 今日凌晨發生的嘉義大埔地震規模為6.4,最大震度為6弱,國家級警報在地震發生後7.9秒即發布。


- 北部民眾先聽到國家級警報聲吵醒,過了一段時間後才感受到地震搖晃,這是去年403地震後速報機制改善的成果。


- 氣象署去年9月新增了發布國家級警報的門檻,當預估規模達到6.5並且震度達到3級以上時,將會發布警報。


- 網友對於這次速報的效果表示讚賞,認為這次速報非常有效,有些人驚呼這次速報超前部署。


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提到,今凌晨地震發生後7.9秒就發布的第一報國家級警報,是根據去年9月新增的發布國家級警報的門檻來決定的。


這個門檻是當預估的地震規模達到6.5並且震度達到3級以上時,將會發布警報。

雖然事後規模被下修為6.4,但在地震發生當下,估計的規模是6.5,因此針對全台發布了警報。


去年403地震後,氣象署對於速報機制進行了改善,特別是新增了發布國家級警報的門檻。

當預估的地震規模達到6.5並且震度達到3級以上時,將會發布警報。這次的地震速報體現了這些改善的效果,因為地震發生後7.9秒就發布了第一報國家級警報,並且在震央附近的民眾可能先感受到地震以外,其他縣市大多都是先收到警報才感覺到搖晃。這顯示了速報機制的改善使得民眾能夠更快地得到地震的警報,從而提前做好應對。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