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死前花光不捐國庫」60歲上班族存1600萬就退休 八年後後悔了


一名60歲上班族田中道夫,因為擁有約新台幣1678萬元的資產而選擇提前退休,並揮霍資產以享受豪奢生活,但八年後發現自己的資產已大幅耗盡,並因生病住院而感到不安,開始後悔過去的消費行為並考慮重新規劃晚年生活。


此外,一項關於台灣民眾退休準備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對自己的財務準備認為不足。


田中道夫在60歲時擁有約新台幣1678萬元的資產,包括退休金、儲蓄和父母遺產。作為一名單身者和獨生子,他沒有人可以繼承他的遺產,並且每月可以獲得老人年金。


因此,他選擇在60歲時退休,並開始揮霍資產,包括翻新公寓、更換家具、購買進口豪車、頻繁出國旅遊、在高檔超市購物以及享用美食。


然而,在八年後的68歲時,他意識到自己已經消耗了預備養老院費用的資金,並且只剩數百萬日圓的積蓄。


當時他開始擔心收支,但仍然維持著奢侈生活。後來,因生病住院而感到孤獨和不安,他開始反思自己的消費行為,並考慮賣掉車子和房子來重新規劃晚年。


根據國泰投信與台灣指標民調的「2024年全民退休大調查」,民眾預估的退休年齡平均在60.1歲,預期所需退休金平均為1,432萬元,但認為自己財務準備足夠的人只有29.2%,自認為財務準備不足的人則高達67.5%。

這顯示了民眾普遍對自己的退休準備感到不確定。



1. 田中道夫的故事凸顯了即使擁有豐富的資產,也可能因為不當的消費行為而面臨晚年貧困的風險。他在退休後的消費模式導致了資金的迅速耗盡,並在生病住院時醒賠到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性。


2. 即使有退休金,也需要合理規劃和管理資金,以確保晚年的生活品質。田中的情況提醒人們,退休後的生活可能會比預期更長,且醫療開支可能會增加,因此在退休前需要做好充分的財務準備。


3. 根據調查結果,多數台灣民眾對自己的退休準備感到不足,這可能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經濟狀況的擔憂。這種現象可能會對社會福利系統和退休規劃產生影響。


4. 制定周全的資金計劃的重要性,無論個人財務狀況如何,都應該提前規劃以確保退休生活的穩定。


來源: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2929/8504153?from=udn-indexnewnews_ch1005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