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攝護腺癌躍升男癌第3位 醫:8警示徵兆別拖了


根據國健署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癌症的第三大常見症型,且新增確診案例逐年增加,提示醫療界和公眾應該更加重視這一疾病。


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在台灣近年來迅速上升,2據2022年的數據,新增確診案例達到9062人,使其成為男性癌症的第三大常見症型。


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且容易與良性攝護腺肥大混淆,許多患者往往在症狀明顯時已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約3成患者在初診時已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


他提醒公眾,一旦出現尿急、尿流變細、尿完後滴尿、夜尿等徵兆,應立即就醫檢查。


此外,錢政平建議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男性定期進行攝護腺檢查,並透過PSA血液檢查進行篩檢,若數值異常則建議進行磁振造影檢查。


為了降低攝護腺癌的發生率,研究顯示採取地中海飲食,並增加攝取番茄、花椰菜、綠茶、豆類食物、石榴汁及魚類等食物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或術後預防復發。特別是,攝取較多大豆的男性,降低攝護腺癌發生機率可達30%。

 


- **攝護腺癌的發病率上升**:攝護腺癌的發生人數較前一年增加1581人,成為男性癌症的第三大常見症型。


- **早期症狀不明顯**:攝護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導致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 **高比例患者初診即為轉移性癌症**:約3成患者在初診時就被診斷為轉移性攝護腺癌。


- **警示徵兆**:出現尿急、尿流變細、尿完後滴尿、夜尿等徵兆時,應盡快就醫檢查。


- **預防與治療建議**:建議50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男性定期進行攝護腺檢查,並透過PSA血液檢查進行篩檢。


- **飲食對攝護腺癌的影響**:採取地中海飲食,並增加攝取番茄、花椰菜、綠茶、豆類食物、石榴汁及魚類等食物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

張貼留言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