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期間除了常見症狀外,面癱作為一種併發症容易被忽視,若治療遲延超過72小時可能會留下後遺症。
根據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治醫師張家銘的指出,冬季流感高發,除了發燒、喉嚨痛和全身無力等常見症狀,面癱作為一種併發症需要高度關注。
面癱是指顏面神經因炎症或腫脹而導致面部癱瘓的情況,患者可能會出現臉部不對稱、閉眼困難、眼睛乾燥或流淚不止、口水控制困難等症狀。
在發病前幾天,身體可能會出現警示症狀,如單側臉出現刺麻感、耳朵疼痛、舌頭對味道感應緩慢、眼睛乾或流淚、以及嘴巴邊皰疹等。流感病毒可能觸發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神經炎症,特定基因型的人可能更容易發生面癱。
即使接種流感疫苗,也可能因免疫系統的個體差異而發生面癱。
面癱的治療應在72小時內進行,包括使用類固醇、抗病毒藥物和人工淚液保濕眼睛等方法。
如果錯過早期治療,患者不僅恢復期會變長,還可能留下面部不對稱、笑容僵硬、口眼無法協調等後遺症。
張家銘提醒,一旦出現面癱的警示症狀,應立即就醫。此外,如果家族有面癱病史或其他免疫相關疾病,也可以進行基因檢測以了解自身風險。
- 面癱是流感期間的一種併發症,表現為面部突然癱瘓,需要及時治療。
- 面癱的早期症狀可能包括臉部刺麻感、耳朵疼痛、舌頭味覺緩慢、眼睛乾或流淚、嘴巴邊皰疹等。
- 流感病毒可能引起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導致神經炎症,特定基因型的人可能更容易發生面癱。
- 面癱的治療應在發病後的72小時內進行,以避免留下後遺症。
- 若錯過早期治療,面癱患者可能會留下面部不對稱、笑容僵硬、口眼無法協調等問題。
- 有面癱病史或其他免疫相關疾病的人,建議進行基因檢測以了解自身風險。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