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性飲食對健康的益處,包括如何透過改變餐盤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比例,以及選擇健康的食物來源,從而延長壽命和提升生活品質。
低碳飲食的概念,指出適量攝取未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和植物性蛋白質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與死亡率呈U型關係,過多或過少都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董氏基金會主任許惠玉強調,以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可以降低死亡率,並提到植物性飲食的六大好處,包括零膽固醇、良好的脂肪、豐富的膳食纖維、植化素和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對血脂和膽固醇的改善、腸道健康的促進、抗衰老效果、碳排放的減少和多樣化種植等。
此外,每日餐盤的建議,包括全榖雜糧、豆魚蛋肉類、蔬菜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以及乳品類的攝取比例和食材選擇,以幫助民眾實踐植物性飲食。
董氏基金會呼籲民眾採取更多植物性、少動物性的飲食模式,並強調選擇未精緻的全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和堅果種子類作為主食,以獲得最佳的健康效益。
- **低碳飲食的重要性**:適量攝取碳水化合物和植物性蛋白質對健康至關重要,過多或過少都可能導致健康問題。
- **植物性飲食的好處**:植物性飲食具有六大好處,包括改善血脂和膽固醇、促進腸道健康、抗衰老、碳排放的減少和多樣化種植等。
- **餐盤建議**:每日餐盤應該包含半數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全穀雜糧、植物性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豐富的堅果種子、植物油和適量的乳品和動物性食物。
- **健康飲食模式**:建議採取多植物性、少動物性的飲食模式,並選擇未精緻的全穀類、蔬菜類、水果類、豆類和堅果種子類作為主食。
從60歲開始改變飲食,以期預期壽命增加超過8年,具體的餐盤調整建議如下:
- **榖雜糧類**:建議攝取3碗(約12份),盡量選擇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如台灣藜、蕎麥、紅薯山藥、蓮藕、台灣番茄、蠶豆、綠豆、米豆、紅豆、原住民樹豆、小米、黑米、豆薯等,這些食物可以增加飽足感,並提供豐富的營養素。
- **豆魚蛋肉類**:建議攝取5.5份,並且每天至少有一餐是以植物性蛋白質為主,例如黃豆、黑豆、毛豆等。
- **蔬菜類/水果類**:建議蔬菜類攝取熟食1.5碗(約3份),水果類攝取2份。應選擇多種顏色的蔬果,以獲得足夠的膳食纖維、維生素和植物化學物質。建議至少包含1份深色蔬菜和1份菇藻紫菜類食物。水果最好在正餐後食用,以利用維生素C提高鐵質吸收。
-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建議攝取5份(油脂4茶匙+堅果1份),應選擇植物油進行烹調,並攝取原態無調味的堅果種子,如芝麻等,以獲得必需營養素和植化素。
- **乳品類**:建議攝取1杯,以確保鈣質的攝取足夠,尤其是對於國人來說,飲食中的鈣質攝取往往不足。
這些建議是基於董氏基金會營養師莫雅淳的意見,並根據2022年期刊《細胞Cell》的研究結果。
研究指出,如果從20歲開始逐漸轉變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方式,並且減少紅肉和加工肉品的攝取,女性的預期壽命可以增加10.7年,男性則增加13年。
即使從60歲開始改變飲食,也可以預期壽命增加超過8年。
0 留言